案件背景:王女士(化名)自2017年2月起在某医院门诊部从事药房工作,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,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。2024年10月17日,医院通过短信通知王女士解除劳动关系,并以“业务量减少”为由拒绝支付经济补偿及10月工资。王女士遂委托河南光法(南阳)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提起诉讼,要求确认劳动关系、支付赔偿金及工资。
案件难点:
证据严重不足:仅有1条辞退短信、1段追讨补偿的录音、几张工作照,缺乏书面劳动合同、工资流水、考勤记录等关键证据。被告辩称“合法解除”,主张王女士违反规章制度。
法律风险高:劳动关系确认依赖间接证据,若法院不采信,则经济赔偿诉求可能全部落空。现金发放工资导致收入证明困难,赔偿金额计算易引发争议。
办案流程:
1. 案件评估与策略制定
初步沟通:团队详细梳理当事人陈述,发现其仅有短信、录音等碎片化证据,但录音中被告承认“未签合同”,短信明确解除劳动关系,可作为突破口。
法律分析:依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七条、第八十二条,未签劳动合同满1年后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关系,用人单位单方解除需举证合法性,否则需支付赔偿金。
策略选择:以调解为目标,避免因证据不足导致败诉风险;同时通过证据组合强化“事实劳动关系”主张。
2. 证据补强与法律论证
证据固定:将短信、录音进行公证,确保证据效力;梳理工作照片的时间线,佐证长期在岗事实。
证人辅助:联系同期同事出具书面证言,证明王女士的工作内容及年限。
法律文书:撰写起诉状时,重点引用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》,强调“事实劳动关系”的认定标准。
3. 调解攻坚与谈判技巧
庭前调解:向法院提交证据清单后,主动提出调解意愿,降低对方心理预期。
施压策略:指出被告未签劳动合同的违法性(可主张双倍工资差额),并强调其未能举证“合法解除”,若进入审判程序可能面临更高赔偿。
利益平衡:提出合适的调解方案,覆盖当事人核心诉求,同时为被告节省诉讼成本。
案件结果:
法院确认调解协议:被告支付25000元,涵盖经济补偿金及工资。
当事人权益最大化:在证据薄弱的情况下,通过调解获赔,远超当事人心理预期。
调解成功后,王女士赠送锦旗“专业维权,情系百姓”,认可律师团队“用有限证据争取最大权益”的专业能力。

典型意义:
本案展现了律师团队在证据不足案件中的核心能力:
1、精准抓取关键证据:利用碎片化信息构建完整证据链;
2、灵活运用调解策略:以法律威慑与利益平衡促成高效解纷;
此案为缺乏书面证据的劳动者,提供了“以智取胜”的维权范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