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事案件涉及个人自由、财产甚至生命权,处理不当可能带来严重后果。以下是刑事案件中当事人及家属需重点了解的事项:
普通刑事案件一般都会经历三个程序,即立案侦查阶段(对应办案部门一般为公安机关)、审查起诉阶段(对应办案部门为检察院)、审判阶段(对应办案部门为法院)。
立案侦查阶段
报案后公安机关审查是否符合立案条件(有犯罪事实需追究刑事责任)。立案后启动侦查,不立案可申请复议或向检察院申诉。
公安机关调查取证,最长可刑事拘留37天(30天公安提请逮捕+7天检察院审查)。
逮捕后羁押期限一般为2个月,复杂案件可延长至7个月。
审查起诉阶段
检察院审查证据,决定是否起诉(1个月内决定,重大案件延长15日)。可退回补充侦查(最多2次,每次1个月)。
审判阶段
一审普通程序审限为2-3个月,复杂案件可延长至6个月。不服判决可10日内上诉,二审一般2个月内审结。
家属必知要点:
通信限制
仅律师可会见在押人员,家属可通过律师传递必要生活信息。
财物处理
退赃退赔需谨慎,慎重签署《认罪认罚具结书》,律师应全程参与量刑协商。
重要时间节点
刑事拘留后37天内为黄金救援期,犯罪嫌疑人在被逮捕以前取保候审的成功率最高,需尽快委托律师介入。
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。律师可以在侦查阶段提供法律帮助,影响案件定性,从而改变案件后续走向。犯罪嫌疑人被传唤或抓捕超过24小时未放人,一般是被送进了看守所。
刑事案件专业性强,自行辩护风险极高。建议在第一时间委托专业刑事律师,避免错过最佳辩护时机。
本文仅供交流学习,如有侵权,烦请告知,我们将立即删除